国网安徽电力公司:践行民法典精神 提升企业法治化水平

来源: 时间: 2023-05-22 17:39

  随着《民法典》的出台,我国正式步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重大成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对电网企业推进法治企业建设、持续提升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影响深远,也对经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

  一、践行 “两个维护”,充分认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全面认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一是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把编纂民法典摆上重要日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对编纂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6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为编纂民法典提供了重要指导。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把人格权与人身权、财产权并列,为民法典确立人格权单独成编的体例结构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是民法典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与每个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紧密相连,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民法典将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作为首要立法,回应当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加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原则,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明确禁止高利贷增设居住权规定等。这些都体现了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定位,夯实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基。

  三是民法典的立法程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全国人大始终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通过优化机制程序,增强民法典立法的民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共10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每次审议修改都聚焦立法中的难点热点,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充分保障公民建言献策、表达主张的民主权利,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民法典立法凝聚集体智慧,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二、坚持“成风化人”,持续推动民法典在公司落地实施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公司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民法典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落实国网公司法治企业建设部署,在公司营造学习法典内容、践行法典精神、实施合规管理的氛围,感染人、影响人、教育人,持续提升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是要学法典、树理念,厚植法治文化。欲学法者,当先学民法。学习宣传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公司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宣贯措施。坚持“谁主管谁普法”原则,实施“普法责任清单制”,将民法典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重点,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率先垂范。要大力创新宣贯方式方法,讲好民法故事、传播民法知识。通过民法典宣传,培育公司懂法治、知规矩、明事理、守底线的法治文化。

  二是要用法典、强体系,提升治理效能。良法得到普遍遵从乃为法治。民法典对进一步优化企业公平竞争环境作出了明确规定,将对公司经营管理产生深远影响。要健全与民法典相适应的公司治理体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高效、运作规范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要结合实际,加强与公司密切相关条款的分析研究,清理和修订与民法典规定不一致的规章制度,同时推动地方立法修法,为公司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下好先手棋,做好先行官,持续提高公司运用民法典维护权益、化解矛盾、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是要争先进、创标杆,贡献安徽经验。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要把民法典作为决策、经营、监督的重要标尺,依法加强执行力建设。要把民法典宣贯实践作为法治企业建设第一责任职责落实的重要内容强化各级党委法治建设主体责任构建协同高效的法治工作体系。在学习和运用民法典的过程中,既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又要善于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以担当务实的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状态,打造安徽特色,贡献安徽经验。(陈安伟